天津梵华2015年春季拍卖会
天津梵华2015年春季拍卖会
预展:2015年7月2-3日
拍卖:2015年7月4日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335号 天津迎宾馆六号楼
梵华2015春拍精品展暨梵华美术馆开展
2015年6月16日 10:00 全程公众开放展览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50号信德11层
梵华2015年拍卖会分为十四个专场,分别为津门华杰、国师-孙其峰精品集、华宣溢彩、水墨当代、幽州野老-梁崎、皇族·爱新觉罗、清风和扇、萧朗专场、书法墨宝、翎羽耀辰-刘奎龄、资深藏家集、云彰华年-陈少梅、名家典藏和寻奇夺宝专场,诚邀莅临。
天津梵华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具备艺术品拍卖资质的专业机构。主营中国书画、当代油画、古董文玩、玉器瓷杂、名酒珠宝等业务。公司总部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使用面积700平方米,分办公区、会客区和展厅等部分,交通便利,设施完备,集拍卖、销售、展览于一体。在此基础上,公司下设“梵华美术馆”,自发担负起艺术品展示、学术交流和文化普及的责任。梵华立足天津,面向海内,以“精致、专业、规范”的态度,竭诚为各类藏家提供拍卖及相关的服务;以“求真、求实、求信”的理念,致力于为热爱艺术的各界人士打造问道、交流和研讨的平台;以“坚韧、执着、蓬勃”的精神,奋起直追,力争上游,用优秀的业绩、卓越的成绩回馈大众、回报社会!
精品赏析
史国良专场:
LOT:132 史国良 母与子
史国良:1956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1980年毕业於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国家一级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央美院及首都师大美术系客座教授。他的作品《刻经》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为此又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荣誉嘉奖。以写实的手法,反映时代生活。功底扎实、笔墨厚重,是中国人物画坛写实画派的重要画家。1989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95年在美国西来寺披剃出家,法名慧禅。现定居北京。史国良人物画的写生实验具体表现在其作品中墨线与色块的运用。线与面是速写与素描的要素,也是在二维平面展现三维立体的绘画要素。史国良也是在这种意义上运用墨线与色块进行造型的,尤其是在人物的头部特征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在其中他运用了明与暗、光与影的变化,使头部的结构特征和立体效果更加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了油画的质感。
LOT:133 史国良 载歌载舞
史国良的绘画被称为中国当代写实人物画的重镇,也被称为徐、蒋体系(徐悲鸿、蒋兆和体系)的第三代传人。徐、蒋体系是用两方古典学院派的写实技巧来改造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画尝试的一种体系,也就是用西方的素描速写技法来画中国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用中国的书画工具来进行素描和速写。这种艺术形式也是五四以后中西艺术交流的一个结果。史国良的绘画写实性来源于他的写生基础,他受过严格的素描速写等写生训练,也曾多次到西藏去体验生活和写生。史国良的写实风格也是与他的两位老师的影响分不开的,一是周思聪,一是黄胄。周思聪是蒋兆和的学生,并且都受过苏俄体系的素描训练,造型基础扎实,我们可以从史国良的《大昭寺》《礼佛图》中看到蒋兆和《流民图》对他的人物造型和写实风格的影响,也可看出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黄胄是由速写进入中国画坛的,并且以新疆人物速写闻名于中国人物画坛,而史国良以西藏人物画闻名画坛,他的反映藏民宗教的作品《刻经》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艺术大奖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奖”,这也是绘画界的“奥斯卡奖”,我们可以从史国良的诸多作品中看到线对人物造型的影响,这显然是与黄胄对他的速写训练分不开的。
LOT:135 史国良 牧鸭图
史国良的绘画被称为中国当代写实人物画的重镇,也被称为徐、蒋体系(徐悲鸿、蒋兆和体系)的第三代传人。徐、蒋体系是用两方古典学院派的写实技巧来改造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画尝试的一种体系,也就是用西方的素描速写技法来画中国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用中国的书画工具来进行素描和速写。这种艺术形式也是五四以后中西艺术交流的一个结果。史国良的绘画写实性来源于他的写生基础,他受过严格的素描速写等写生训练,也曾多次到西藏去体验生活和写生。
LOT:134 史国良 饮马图
史国良的这种艺术风格在出家前和出家后变化不大,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是在精神内涵上有了些微的变化。禅宗有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种种不同境界之说。我们可以说,史国良出家后切身的宗教体验会使他以一种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观照出家前就熟悉的他的艺术所表现的世界,这使他的作品多了一缕祥和朴实的宁静之气,其他世间人描绘宗教题材的作品多描绘宗教的苦难,而史国良的作品反映出了宗教对人的精神的解脱,这大概和他出家以后的心境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史国良又自称是一个入世的和尚,这是与过去的画僧不一样的地方,过去的画僧如八大、石涛、弘仁、髡残、虚谷等大多是画山水和花鸟的,较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而史国良却仍然关注着人世,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活,这是一种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存在方式,作为中国画僧的当代传人,他以石涛的以笔墨为佛事自励,以出世的精神做着入世的事业。
幽州野老-梁崎
LOT:214 梁崎 山间临行
梁崎,回族.字礪平,號職叟,別署幽州野老、燕山老民等,齋名守研廬,河北省交河人。1945午移居天津。生前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畫院畫師、天津文史館館員、廣西石濤藝術學會名譽理事等職。梁崎是一位命運多舛的畫家。他一生坎坷,在世時未能大紅大紫。梁崎是一位技藝全面的畫家。他能書能畫,指書指畫也神情皆備。梁崎是一位奇特的畫家。他沒進過美術院校的大門,也沒拜過名家為師,完全憑著自己的天資與勤奮而步入藝術的高境界。潘天壽先生曾說:“藝術品,為作者全人格之反映,無特殊之天才,高尚之品格,深湛之學問,廣遠之見聞,刻苦之經驗,決難得有不凡之貢獻。故畫人滿街走,而特殊作者,百數十年僅幾人而已。”
LOT:207 梁崎 仙鹤
梁崎画仙鹤,以强劲的黑白笔线和墨块刻画形体,用少许朱红点画丹顶,这种画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梁崎的笔墨功夫,仙鹤提足回望之姿很生动,吉祥、祝寿的寓意也得以充分表达。梁崎先生在歷經大半生的冷寂、寥落、坎坷之後,終被藝林所推崇,聲譽播及海內外。已故當代大畫家梁崎先生尤擅指畫。他在用手指作畫時,以指代筆,手摸紙絹,鐵畫銀鉤,墨彩淋漓,指痕累累,十指連心,意在指先。其指畫山水、花鳥、人物無所不能,無所不精。梁崎作指畫時,鉤勒與題寫款識主要用右手小指之指甲、指肚,皴擦點染間或食指、中指、無名指、拇指及手掌。尤其是其右手小指的筆(指)法,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LOT:204 梁崎 藤下群雀
葫芦是梁崎喜画的题材,有时画长在架上的葫芦,有时画摘下来的葫芦,全用没骨法:以水墨画叶,以藤黄画葫芦。此图无年款,从题字与笔墨判断,约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是梁崎绘画的成熟期。画面上的葫芦还吊在架上,墨叶把黄色葫芦衬托德分外明亮。而令人新奇的是,梁崎又画了一群飞翔的麻雀在葫芦下方,领头的麻雀转身招呼其他四只麻雀。将葫芦和麻雀一同入画,肯定是梁崎长期观察生活的新的体会。
其它专场精品:
LOT:353 陈少梅 东坡高士
陈少梅的人物画,取材较为广泛,归纳起来可包括文人雅士、历史故事、仕女、童戏、观音、罗汉及神话传说等,风格亦多种多样。文人雅士或称“高士”是他描绘最多的内容,画风上也最有特色。这类题材,历史久远,渊源有自,多与“隐逸”的观念有关。或是倦勤致仕,逍遥家山的老者;或是隔绝是非扰攘,徜徉于江湖的隐士;或是掩关却扫,息影丘园的文人。陈少梅的高士画具有独立的审美取向和抢眼的艺术特色,行线走笔极有特色,将几种线描融为一体,如圆劲的“铁线描”,方便的“折芦描”,虚实变化明显的“钉头鼠尾描”等,广泛汲取了宋以来名家高手的线描长处,如李公麟、李唐、马远、梁楷、卫九鼎、吴小仙、唐六如、仇英等。颜面部分往往画得较细谨,庞廓、五官、眼带、须发、皆精勾细描,刻意求肖,色彩洁净,减弱深浅变化。衣纹则气运笔随,流畅劲利,轻重疾徐,虚实起伏,既合结构法度,又不受拘于形似位置,峻峭有力又轻快自如,并非一味出筋露骨,线描的韵律更加突显出少梅笔下高士潇洒的气度及坦荡的风骨
LOT:296 刘奎龄 狐狸
此作刘奎龄没有采用全景式的构图,而是截取了山势的一角,用山势间的虚实和色彩的冷暖变化,营造了一种空旷荒蛮、寂静空灵的气氛。
在刻画了前景山石的体面和质感以后,用一丛随风摇曳的茅草把观众的视线拉近。用极其精到的笔墨表现两只逼真的狐狸,狐狸的皮毛清晰分明,自然天成,是画家精心处理、取舍提炼后,巧妙安排组织的一个整体。一前一后两只狐狸的处理并不平均对待,无论从色彩还是疏密上都加以区别,前面的狐狸突出背部繁密的皮毛,后面的狐狸的侧身皮毛形成明显的虚实对比,拉开了画面主体的空间层次,从而将狐狸的警觉、狡黠淋漓尽致地跃然纸上。
LOT:297 刘奎龄 宏业封侯图
刘奎龄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他主张大胆取舍,反对面面俱到,这幅《宏业封侯图》就是画家这方面的具体体现。画面主角“双猴”,以块面结构代替线条勾勒,并以“丝毛法”展示动物皮毛松松茸茸的质感,立体逼真,惟妙惟肖。
刘奎龄擅长处理笔墨线条之间的微妙关系,对画面主次虚实的把握十分考究。画中的花卉与叶片,在传统的线条技法中加入了西方美学的光影原理,力求在表现中国画抽象、写意的境界同时,追逐大变革时代的审美趣味。画家这种独特的艺术思想与新颖的处理手法,能够使花卉画做到媚而不俗,柔而不娇,丽质清新,自然天成,的确难得可贵。
LOT:230 溥儒 江水泛舟
溥儒这幅江水泛舟,内作笔法注重线条勾摹,坚挺刚硬,结构严谨,绢地上多次淡染。画面多采用倒景、截断、险峻的取景方式,以突出画的重心,给人以视觉冲击。险山、流水、古树、渔舟,组成高山流水、动静和谐的完整景致。虬松盘踞的悬崖下精细地勾摹出两个人物,点睛般的二位高士闲坐于小舟之中,一人抚桨,一人吹笛。似一唱一和,又似一奏一赏,夸张的动态表现了知音之意。远景的远山和树林则淡墨晕染,一笔而过。配合绢本的丝线纹路,营造出幽静空灵的山景,为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仿佛画中正有悠扬的笛生传来。用斧劈皴法刻画出近景的悬崖与礁石,劲健粗狂笔触尽显气势,颇有马夏之遗风。细腻熨帖的设色调和了笔墨之间的层次,使画面产生悠远而清新之感。
LOT:096 李津 人物
李津的笔墨是去诗意化的,甚至是反智的。它们大多指向饮食男女,是仿日记,记录私生活的流水账,是穿衣服或不穿衣服的自画像。他所谓的“家常主义”,貌似不属于普罗大众,是“我自己的家常”。仔细看,李津所有作品中最精彩的,都是“我自己”的形象。很多时候,“我”与美女美食在一起,“我”不是在享乐,便是在去享乐的路上。“我”不在享受美色,便在享用美食,或者,食色一并享用。他是那种执意描绘气味的画家。食物的气味,女人的气味,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气味,它们闻起来怎么样?你可以有自己的选项,无论有多少选项,我请大家注意,不要忽略那种“疲惫”的气味。